|
|
屋面變形縫施工處理細節(jié)處理方法
變形縫的設置是為了減少由于溫度變化、不均勻沉降、地震等原因在建筑結構內部產生的附加應力。變形縫的設置減少了很多工程上難以處理的變形裂縫,保證了結構的安全,但是如果變形縫的構造處理不當,將會給建筑帶來不利的影響。目前許多工程中變形縫的處理均不符合規(guī)范的要求,因而屋面變形縫滲漏是常見的建筑質量通病之一,也是滲漏治理中一大難題。下面本人根據(jù)自己的施工實踐以及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總結出屋面等高變形縫的施工要點。 1 屋面等高變形縫的施工步驟
屋面等高變形縫的施工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
(1) 變形縫側墻施工;
(2) 防水層及保護層施工
(3)變形縫蓋板施工
2 屋面等高變形縫的主要施工方法
2.1 變形縫側墻結構施工
1 變形縫兩側的泛水墻體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且應與屋面結構板同時施工,一次澆筑成型;
2 泛水墻體的高度宜在屋面裝飾完成面以上不小于300mm;
2.2 防水層及保護層施工
防水層的施工分為泛水墻體防水層施工、變形縫頂部防水層施工兩部分。屋面變形縫種類
變形縫根據(jù)功能不同可以分為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
伸縮縫多指為了避免溫度和濕度等天氣環(huán)境因素導致樓面發(fā)生膨脹變形的縫隙,這種縫隙多為垂直登高變形縫,與屋面登高或齊平、雙天溝縫隙
抗震縫顧名思義,就是為了避免地震災害設置的結構變形縫,讓樓體結構不容易被破壞。
沉降縫用于同一建筑物高低存在懸殊、上部負荷重力不均的情形下,設置成幾個不同段落的建筑構造縫,這種縫隙也常見于新舊建筑的連接處。
不管是屋面變形縫使用何種防水材料和防水結構,都需要進行多道設防,并且保證變形縫寬度變化時,防水結構也不會被破壞。伸縮縫的防水做法一般是在防水墻的底部涂抹防水層和縫隙銜接材料,然后表面再加涂一布和兩層加強層。
沉降縫多為高低變形結構,通常防水處理是在屋面設置卷材為防水層,將卷材釘壓在高層墻體上,讓其向縫隙中下凹,一邊固定在高層墻頂,一邊黏貼在屋面防水層上,卷材表面再使用金屬板做單邊固定保護。然后,施工人員進行防水層涂膜處理,將合成高分子卷材與防水層涂膜進行粘結。屋面伸縮縫做法
屋面伸縮縫做法主要指的是屋面伸縮縫防水做法,具體步驟如下,可供消費者參考:
(1) 槽口的兩邊保證基面的平整,縫內的垃圾要清理干凈。
(2) 屋面伸縮縫貼上止水帶。止水帶的位置、角度和下垂度需要處理好。
(3) 在基面與止水帶的兩邊涂上基層膠,等干燥后壓平。兩條止水帶連接采用搭接膠對接,接合的長度在8cm左右。
(4) 在止水帶接合部位上刷上基層膠,等待其干燥到不粘手即可。屋面伸縮縫止水帶一定要裝好排水。
(5) 安裝鋁合金基座和止水膠條?;c基面孔標記好后鉆孔,安裝好膨脹管和膨脹螺絲并將止水膠條的筋套入鋁合金基座槽內。
(6) 將滑桿初步固定至要安裝的部位,擰上滑桿螺絲,蓋板接頭處兩邊對齊,在蓋板接頭處打膠貼上不銹鋼封條并用膠水抹平即可。
2屋面伸縮縫規(guī)范
屋面伸縮縫規(guī)范應當符合《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使用的剛性防水層的材料也應當符合要求。伸縮縫內嵌填的密封材料以及蓋縫材料的質量應當符合相關要求,密封材料嵌填必須連續(xù)飽滿、粘接牢固且無氣泡和開裂脫落的現(xiàn)象。
伸縮縫的位置和間距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屋面伸縮縫一般規(guī)范的縫寬在20-40mm左右。具體的屋面伸縮縫規(guī)范應當根據(jù)建筑物的長度、結構類型以及屋蓋剛度和屋面有否設置溫度或是隔熱層來考慮。
其中,建筑物的長度主要關系到溫度應力積累的大小,結構類型和屋頂?shù)膭偠汝P系到溫度應力是否容易傳遞并且對結構的其他部分構成影響。有否設置溫度或隔熱層關系到結構直接受溫度應力影響的程度。
3屋面伸縮縫處理
屋面伸縮縫的處理施工方法步驟具體有:
(1)施工前將填塞在縫隙內的異物清理干凈,并用手磨機切開一條寬50mm,深70mm的縫隙。
(2)縫隙的兩側涂刷上涂液已達到最好的粘結效果,底涂液涂刷完成后放置橡膠止水條,頂口預留出20mm填塞密封膠。
(3)按照說明書的比例配制雙組份的聚硫密封膠,人工攪拌十分鐘以上。配置好后的密封膠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使用干凈。
(4)施工時用灰刀將配置好的密封膠在接縫兩側先涂抹一層,讓再將密封膠嵌入縫隙中并達到20mm的厚度,涂膠時應當壓實、填平以防止氣泡混入。上允許突出建筑構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調機位,突出的深度不應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許突出活動遮陽,突出寬度不應大于人行道寬度減1m,并不應大于3m; 3)3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應大于2m;
4)5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無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許突出建筑構件:窗罩,空調機位,突出深度不應大于0.50m。
3 建筑突出物與建筑本身應有牢固的結合。
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調冷凝水及從其他設施排出的廢水。
5.2.2 建筑基地道路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單車道路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路不應小于7m;
2 人行道路寬度不應小于1.50m;
3 利用道路邊設停車位時,不應影響有效通行寬度;
4 車行道路改變方向時,應滿足車輛小轉彎半徑要求;消防車道路應按消防車小轉彎半徑要求設置。
5.2.4 建筑基地內地下車庫的出人口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車庫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點不應小于7.50m;
2 地下車庫出入口與道路垂直時,出人口與道路紅線應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離; 3 地下車庫出入口與道路平行時,應經不小于7.50m長的緩沖車道匯入基地道路。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應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時宜分成臺地,臺地連接處應設擋墻或護坡;
2 基地機動車道的縱坡不應小于0.2%,亦不應大于8%,其坡長不應大于200m,在個別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長不應大于80m;在多雪嚴寒地區(qū)不應大于5%,其坡長不應大于600m;橫坡應為1%~2%;
3 基地非機動車道的縱坡不應小于0.2%,亦不應大于3%,其坡長不應大于50m;在多雪嚴寒地區(qū)不應大于2%,其坡長不應大于1OOm;橫坡應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縱坡不應小于0.2%,亦不應大于8%,多雪嚴寒地區(qū)不應大于4%,橫坡應為1%~2%;
5 基地內人流活動的主要地段,應設置無障礙人行道。
屋面伸縮縫防水做法
1、首先是槽口的預留和處理:這個此步驟與前轉角型屋面變形縫的處理方法相同。槽口的兩邊應該保證基面的平整,縫內的垃圾要及時的清除。
2、屋面伸縮縫的貼止水帶:止水帶的位置、角度和下垂度處理。在基面與止水帶的兩邊涂上基層膠,等到它干燥至不粘手時貼合、壓平和壓實之后,兩條止水帶連接采用搭接膠對接,接合長度8cm左右。在止水帶接合部位上刷涂基層膠,待其干燥至不粘手時貼合、壓平、壓實。屋面伸縮縫止水帶一定要裝好排水。
3、安裝鋁合金基座和止水膠條:這個步驟方法依然和轉角型變形縫做法無異?;c基面孔標記—鉆孔—安裝膨脹管—安裝膨脹螺絲—將止水膠條的筋套入鋁合金基座槽內。
4、安裝滑竿和蓋板:將滑桿初步固定至要安裝的部位,擰上滑桿螺絲, 蓋板接頭處兩邊對齊,在蓋板接頭處打膠貼上不銹鋼封條,兩邊用膠水抹平。
屋面伸縮縫施工注意事項
1、磚墻伸縮縫一般做成平縫或錯口縫,一磚半厚外墻應做成錯口縫或企口縫。外墻外側常用浸瀝青的麻絲或木絲板及泡沫塑料條、油膏彈性防水材料塞縫,縫隙較寬時,可用鍍鋅鐵皮、鋁皮作蓋縫處理。內墻可用金屬皮或木條作為蓋縫。
2、樓地板層伸縮縫構造伸縮縫位置大小應與墻體、屋頂變形縫一致??p內以可壓縮變形的油膏、瀝青麻絲、金屬或塑料調節(jié)片等材料做封縫處理,上鋪活動蓋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塵下落。頂棚處的蓋縫條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證縫兩端構件自由伸縮。
3、屋頂伸縮縫構造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縮縫處加砌矮墻,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規(guī)做法,不同之處在于蓋縫處鐵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應能允許自由伸縮變形而不造成滲漏,上人屋面則用嵌縫油膏嵌縫并注意防水處理。
以上就是關于屋面伸縮縫防水做法介紹,希望以上的介紹能為朋友們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注重屋面伸縮縫防水做法,保障一個好的防水功能。
沉降縫是指在工程結構中,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導致結構沉降裂縫而設置的性的變形縫。沉降縫主要控制剪切裂縫的產生和發(fā)展,通過設置沉降縫消除因地基承載力不均而導致結構產生的附加內力,自由釋放結構變形,達到消除沉降縫的目的。實際上它將建筑物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承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