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降縫做法規(guī)范
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基礎部分: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搗實,并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涵身部分: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nèi)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p內(nèi)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沉降縫的施工質(zhì)量要求: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保護層: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于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二、沉降縫和伸縮縫的區(qū)別
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chǎn)生不勻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沉降縫與伸縮縫不同之處是除屋頂、樓板、墻身都要斷開外,基礎部分也要斷開,使相鄰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牽制。沉降縫寬度要根據(jù)房屋的層數(shù)定,五層以上時不應小于120mm。
沉降縫不但應貫通上部結構,而且也應貫通基礎本身。沉降縫應考慮縫兩側結構非均勻沉降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響??拐鹂p、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伸縮縫又稱溫度縫。其做法為:沿建筑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筑物從屋頂、墻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基礎因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縫內(nèi)應填保溫材料,間距在結構規(guī)范中有明確規(guī)定。
伸縮縫連續(xù)地設置在建、構筑物應力比較集中的部位,將建、構筑物分割成兩個或若干個獨立單元,彼此能自由伸縮的豎向或水平縫。建筑物伸縮縫在地面以下的結構可不斷開。伸縮縫的寬度應滿足結構可能的最大伸縮變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三、沉降縫防水處理方法
沉降縫防水處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常見的解決方案。
安裝橡膠止水帶—澆筑砼—粘貼止水條—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護層—SBS卷材防水層
1、施工前首先要對止水帶進行裁剪和連接處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為保證施工質(zhì)量,止水帶連接接頭必須粘接良好。
2、由于橡膠止水帶為柔性產(chǎn)品,在定位橡膠止水帶時,—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讓止水帶翻滾、扭結,如發(fā)現(xiàn)有扭結不展現(xiàn)象應及時進行調(diào)正。在固定止水帶時,應防止止水帶偏移,以免單側縮短,影響止水效果。
3、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澆搗的沖擊力,以免由于力量過大而刺破橡膠止水帶。如發(fā)現(xiàn)有破裂現(xiàn)象應及時修補,否則在接縫變形和受水壓時橡膠止水帶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會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澆搗時還必須充分震蕩,以免止水帶和混凝土結合不良而影響止水效果。
建筑物變形縫的設置方法
1、設置沉降縫
在具體設計工作中,對建筑物變形縫設置的難點就在于如何設置沉降縫。
(1)雙墻做法。即縫兩側均為承重墻,其基礎做法又分為二種情況:首先,采用偏心式基礎。這種方式多用于一般荷載較輕、層數(shù)不高的磚混結構中,它要求地基土承載力比較高,這樣基礎斷面尺寸不很大,基礎適度的偏心不致影響整個結構。在保證縫寬尺寸的情況下,低層部分基礎偏心層可能大一些,因為它的基礎斷面尺寸相對要小一些,使兩側基礎偏心都較合理可行。
(2)墩式基礎。這種做法必須設置基礎梁,采用這種方法實施起來比較復雜。首先要把基礎粱的位置、跨數(shù)、跨度確定下來,然后根據(jù)墻體能下來的荷載把梁的彎矩、剪力計算出來,再根據(jù)剪力的大小(支座處)與地基土承載力來確定各個墩的尺寸,墩與墩之間應完全分開,如果有必要各墩還應配筋。這種方法多用于偏心基礎不能滿足的磚混結構和一邊磚混,一邊為框架的混合結構形式。
2、懸挑做法
要求沉降縫一側縱墻端部為懸挑基礎,縱墻端部沒有承重橫墻,這種方式靈活性大、結構布置比較簡單,適用于各種地基情況,但建筑構造處理比較復雜,它需在懸挑端設置輕質(zhì)隔墻來減輕自重。實際上我們也可把懸挑基礎做成懸挑梁,與墩式基礎結合起來用,這樣縱墻端部也可以是承重墻,它能更好地滿足建筑物構造要求。
3、簡支做法
即將兩個獨立單元建筑拉開一段距離,利用簡支構件聯(lián)結兩邊,來滿足沉降要求。這種方式適用于在兩個建筑物間做連廊 設計、施工均比較簡單易行。
4、鋼筋混凝土后澆帶
這是近年在本地區(qū)應用于多層或高層框架結構的建筑中,后澆帶就是在主樓(高層)與附房(低層)間在低層部位人為地留出一道800~1000mm寬的縫,待主樓的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主樓處沉降已基本完成,方可將后澆帶用高一級標號的混凝土澆筑。主樓越高,沉降完成的越好,越宜采用后澆帶。
做后澆帶的前提必須是項目所在地地基土的承載力比較高,壓縮率比較小。后澆帶應設置在粱或板的跨中彎矩和支座彎矩都較小的部位,尤其是梁,必須以梁為主要因素來考慮。后繞帶的具體位置還應結合具體工程來定。
墻面變形縫的設置03J012-01,12頁,5.6 圍墻長度超過50米時,以50米為準在磚垛部位設置伸縮縫 。遇復雜地形時應設變形縫。規(guī)范沒規(guī)定伸縮縫大間距限制,由設計人根據(jù)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適當設置雙端柱縫??p寬10-30mm鏤空
墻體變形縫配件:
1:鋼釘及膨脹螺栓:是固定變形縫防水帶和面板等的關鍵堅固材料之一。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要求
2:填縫膠:應選用不漏水材料,必須在有限期嫩,不得使用過期材料。
3:止水帶:一般用三元一丙止水帶。厚度由現(xiàn)場定。
四:施工注意事項:
1:變形縫的縫隙應先清楚不平整的浮漿。并檢查縫寬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進行下一通道工序的施工。
2:卷材防水袋厚度應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宜為1.2-1.5mm單層
陰陽角處應做成園弧或者45°(135°)折角。其尺寸視卷水材品質(zhì)確定。在轉角,陰陽角等特殊部位曾貼1-2層相同卷材。寬度不宜小于500mm。粘貼各類卷材必須采用相容的膠粘劑。
墻體變形縫設置要求:
一般不超過40米需設置,一般30米設置一道10-30mm鏤空的伸縮縫(做法,種設兩根柱,中間空隙30,第二種,隔條子,中間空隙20);
2、高低跨交界部位的圍墻,要設置沉降縫;
3、地質(zhì)基礎不一樣的地方,要設置沉降縫。
結構縫設置
建筑物的平面形狀、空間造型千變?nèi)f化,結構設計的一個特點是通過在不同部位設置不同性能的變形縫,滿足受力合理性的要求,達到簡化設計的目的。
結構的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三種形式。
變形縫的合理設置原則如下:一般情況下宜采取調(diào)整結構平面形狀與尺寸、加強構造措施、設置后澆帶等方法,盡可能不設變形縫、少設變形縫,如果一定要設置變形縫,則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變形縫寬度。
2.1.1 伸縮縫設置
(1)設置伸縮縫的作用
伸縮縫又稱溫度縫,建筑物設置伸縮逢后,可以部分釋放建筑結構由于溫度變化和混凝土干縮變形等引起的結構內(nèi)力,降低產(chǎn)生裂縫的機率。
(2)伸縮縫的間距要求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以下簡稱《混凝土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在未采取措施的情況下,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伸縮縫的大間距為55m、檐溝為25m。
實際工程中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進行了合理施工,伸縮縫的間距已遠遠超過了規(guī)范的允許限值。
(3)增大伸縮縫間距采取的常用措施 減少溫度應力、減少混凝土澆筑成型過程中的干縮應力、增加結構自身抗力是增大伸縮縫間距所采取的常用措施。
① 在溫度變化較大的部位(如頂層、底層等)增大配筋率,如對于板,配置雙層雙向拉通鋼筋網(wǎng);對于梁,增加縱向拉通鋼筋的配置量;
② 對直接外露的構件(如屋面、露臺等),采取有效的保溫隔熱措施;
③ 在房屋頂層設置溫度縫,減少結構的溫度區(qū)間長度;
④ 上部結構設置后澆帶;
⑤ 選用收縮變形較小的水泥品種(如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減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添加適宜的外加劑(微膨脹劑,簡稱UEA、TEA等)、抗拉纖維(如PP纖維,資料顯示:
3添加0.90Kg/m,混凝土抗拉強度增加10%以上);----建材
⑥ 提高每層樓板的構造配筋率;
⑦ 采用部分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
(4)伸縮縫的構造要求
① 伸縮縫的位置
伸縮縫通常設置在柱邊,其平面位置一般結合建筑物的長度、平面形狀、柱網(wǎng)等,根據(jù)具體情況布置